活動通告 2023-03-16 15:38:51 系統站台-系統管理者 點閱數: 1713

2023年桃園馬祖擺暝文化祭

2023年桃園馬祖擺暝文化祭於2023/4/8~4/9舉辦,也就是農曆閏二月十八至十九,今年依舊由桃園市馬祖擺暝扛乩信仰交流協會主辦。元宵擺暝是馬祖每年重點活動之一,從去年開始在桃園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及友宮(霄裡玉元宮)協助下,再加上旅台十四間宮廟的參與,讓「擺暝」在桃園開始了第一次的文化祭;今年我們依舊讓「擺暝」,在桃園撫慰異鄉遊子的思鄉親,也讓桃園的夜有點馬祖味;「擺暝」意旨在夜晚擺設好供品祭神的儀式,通常會搭配張燈揚旗、迎神繞境,以及食福祈安等活動。

活動如下:

活動範圍:
一.各參與廟宇所在地
二.擺暝祭祀:文昌公園旁空地
三.活動主舞台:文昌公園旁空地
四.食福場地: 文昌公園旁空地
活動期程:
  自112年4月8日(農曆潤二月十八) 12:00 至自112年4月9日(農曆農曆潤二月十九) 12:00
流程表:  
活動日期:112年4月8日
活動時間 活動內容
12:00 (1)前往各宮廟迎神及遶境
(2)現場準備點燈、食福、擺暝供品及晚會事宜
16:00 神尊坐駕
17:30 民眾入座完成
18:00 長官點燈
18:15 長官及貴賓致詞
18:30 食福宴及晚會開始
20:30 食福宴及晚會結束,擺暝持續至9日上午09:00止
 
活動日期:112年4月9日
活動時間 活動內容
09:00 ~ 12:00 送神及場地復原

01.北極殿
馬祖北竿塘岐半山境北極殿
北極殿為北竿塘岐鄉親王依美先生創建,「北極殿玄天上帝」原來供奉於北竿半山嶺祖居地,民國60年代王依美先生遷臺後,一併將香火請出奉祀。
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也祭祀王母娘娘、天上聖母、觀音佛祖……等各路有緣神明。
 
地址:桃園市八德區忠勇街433巷21號
 
 
02.玄天宮
桃園玄天宮
本宮奉祀玄天上帝,乃昔日先民於乾隆六年,自福建上張恭迎神尊至馬祖北竿橋仔村,守護鄉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魚米豐收。於民國69年歲次庚申年農曆6月,因爐下弟子陳依烺之妻得一場重病,四處求醫,無法治癒,玄天上帝得知此事立刻降靈乩轎,命爐下弟子陳寶俤及本宮全體委員,即時將金身迎來臺,安於吉宅,為鄉里信士供奉。為感恩玄天上帝,神威顯赫,佑民庶稷,乃由本宮弟子發起籌建委員會,戮力以赴,發起募捐創建玄天宮。其間多方奔走並經聖示,始購得現今建宮基地,於民國91年歲次壬午年農曆3月27日起基,至同年9月29日竣工,並奉神旨於壬午年10月初六安座落成,達誠信士心願。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國際路一段101巷40-1號
 
 
03.平水尊王
馬祖北竿白沙境平水尊王
「平渡關山天下尊,水載恩澤海中王」
平水尊王生於宋朝末年,時蒙古軍南下侵宋,為避人耳目,乃毀容隱姓埋名於北竿島,暗中結交忠義之士,時稱四傑八雄,共十二人義結金蘭,誓報國仇。彼時見機成熟,秘密渡海潛入福州,假扮傷殘沿街乞食,以刺探軍情。不久見鎮閩王(元帝之族弟)防備鬆弛,伺機刺殺鎮閩王,取其首級以告祭先朝。閩中一帶義勇之士,見群龍無首,機不可失,紛紛響應反元復宋之民族革命,元朝大為之震驚,增援官兵,尊王終因寡不敵眾,敗逃出海。至進嶼復因船隻觸礁擱淺,尊王與隨眾潛泳登上進嶼,思退無後路,前有追兵,只得自刎以明志,臨難時大呼:「國仇未報,李某(因此得知尊王原姓李)不甘願!」後英魂不滅,常顯現於海島間,庇佑漁民,至今白沙村民還盛傳進嶼耳聾大王顯靈故事,耳聾大王即平水尊王。元末,朱元璋遣部將入閩討伐陳友定(按《明史》明軍統帥應是湯和),尊王樂見滅元大業宿願將成,於是顯靈化為一盞明燈,導引明朝水軍由烏珠口小港順利進入閩江擊潰陳友定部隊,完成統一大業,為感念導引之功,朱元璋欽賜龍袍,並隨口封敇為平水尊王,白沙村前島礁亦敇封為進嶼。
 
地址:連江縣北竿鄉白沙村41號
 
 
04.龍山寺
桃園八德龍山寺
2015年歲次乙未,鄭文燦先生執領桃園市,政通人和,百業興隆,見本寺具獨特閩東宗教文化,遂於大湳公園成立馬祖信仰中心,重修龍山寺。
屋採尖頂二坡,琉璃磚。側為封火山牆,馬背脊、燕尾鉤。後牆置八卦圖,意寓「山川同月,無極萬象」。正前為疊高牆面,朱紅正色,象徵「正義在此,喜悅必得」,線條紅白相間,簡約大方。經年餘修葺後,綠蔭紅牆,煥然一新,景象萬千,人安心悅,是全臺唯一閩東樣式廟宇。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中路北街8號
 
 
05.龍角峯
馬祖北竿芹壁境龍角峯
龍角峯寺神衹溯源於江西龍虎山,分爐到福建省長樂縣漳港鎮棲檔龍峯村,後因龍峯山之巔有岩石突兀而立,形似「龍之角」,故而得名「龍角峯寺」。
民國30年由村民恭迎到北竿大坵村,供奉家中,龍角峯之威靈,與其犖犖大者遂顯於後,以打魚為本之漁村,漁民出海捕魚經指點海域,果漁獲量大增。再者,有些家庭嬰兒一出生即夭折,經供奉後,人丁興旺,家業蒸蒸日上。本寺由高七爺掌理人間大小事,舉凡求籤問卜、消災改運、卡陰驅鬼、求學考試、升官功名、事業婚姻、買地買房、建屋入房、地理風水、點光明燈、安太歲保平安、符水仙丹保健康……,無論明暗、大小之事,有求高七爺,都有兌現靈驗。由於種種神力無邊、神恩浩蕩之顯赫神蹟遠播,北竿鄉各村村民紛紛爭相信仰,信徒人數劇增,遂於民國58年龍角峯擇靈地建寺於芹壁村之半山腰,寺內供奉張、鐘、劉、史、趙五位大人,稱之為「伍位靈公」,伍位靈公兩側,供奉高七爺、洪八爺。主殿供奉白衣大士、王母娘娘、臨水夫人,偏殿供奉楊府大人(精通地理風水)、劉帝爺、虎爺及何府九位仙君(掌理祈夢解惑)等天庭眾神明。此時善男信女才有固定之點香膜拜場所,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寺宇香火日漸鼎盛,薪火得代代相傳。
民國70年後,漁業式微,諸多信士紛紛轉業,飄洋過海,赴臺尋求發展,臺灣各縣市鄉鎮均有馬祖人之足跡。民國84年仲夏,信士們有感龍角峯之威靈,決籌組建寺委員會,經請示神祇後,擇地建寺於桃園市中壢區龍江路龍安里集會所後方,除團結鄉親信仰外,也供馬祖各界鄉親隨時參拜,以為鄉親祈福慰藉之所,乞信士們皆能安康和睦,順心喜樂;馬祖海洋信仰原動力,深根桃園共融文化新契機
 
地址:連江縣北竿鄉芹壁村90號
 
 
06.三合殿
馬祖北竿橋仔境三合殿(公館)
    三合殿眾社友來自馬祖,後大多移居臺灣。為凝聚家鄉信仰,部分社友提議在臺灣購買公館,以作為團結社友,安定人心之信仰中心。
民國90年6月,三合殿眾社友共同發起聚資購買現址作為公館,並塑北極玄天上帝、正乙玄壇公、探花府田元帥、各廟宇主神供奉,定期於每星期六晚上聚合社友,商討廟務等相關事宜。
臺灣三合殿係由橋仔境北極玄天上帝、正乙玄壇公、探花府田元帥三廟宇之合稱,三合殿亦稱公館,各廟宇每年正月15日元宵節,社友及信士均返鄉擺暝及參與各項宗教慶典活動等,薪火相傳,源遠流長。
 
地址:桃園市八德區廣興路1360巷175弄1號
 
 
07.慈聖宮(註生娘娘)
桃園八德慈聖宮(註生娘娘)
主祀:註生娘娘(民間俗稱:註生媽)
淵源:原奉祀於馬祖南竿馬祖村(馬港)
奉註生娘娘聖諭,降旨指示欲渡海來臺普渡濟世,遂於民國78年由鸞乩帶領眾信眾,覓得此一「龍鳳合珠」之吉地。目前廟埕兩側仍保留當初指認的兩株巨大龍鳳榕樹,百年不衰,生意盎然。
眾所周知,註生娘娘是掌管生育之神,從懷孕、生產、乃至孩童能否健康平安的成長,皆屬娘娘庇蔭保護範圍。許多單親媽媽也常至宮中祈願改善經濟,藉以撫養幼兒,娘娘也慈悲眷顧,信眾多有感應,紛紛還願答謝。另有求姻緣和合者,亦屢顯神威暗中促合。慈聖宮乃桃園地區唯一主祀註生娘娘之廟宇,其偏殿並配祀觀音大士,長期供諸善信大德及修道者靜修,請各位有緣之大德蒞臨參香,懇請指教。
 
地址:桃園市八德區榮興南路5-1號
 
 
09.趙王宮
馬祖北竿大坵境趙王宮
宮廟神明:白馬大王、亮島趙大王、大坵大王、天上聖母、福德正神位於馬祖北竿大坵一座小島,島上百姓捕魚維生,海邊有一座百年大王廟供奉白馬大王,百姓受神明保佑生活,過著平平安安的日子。為了酬謝神明保佑,農曆正月15日午後舉行(擺暝)元宵節,每戶準備三牲供品敬奉神明,次日各戶取回供品完成擺暝儀式。民國56年奉神明指示,將廟遷移村莊,重新建廟,神尊重新塑像,廟內供奉白馬大王。百姓為了增加收入,每到5月節過後前往亮島,島上有豐富的淡菜及其他海鮮,在島上居住到農曆8月初,再回到自己居住的村莊,後因國軍駐守,百姓無法再前往。民國65年漁獲量減少,百姓為了生活,舉家帶眷遷往臺灣桃園定居工作,80年後大坵變成無人島。
90年大坵長老請鄭銀福議員覓得現址土地,請示白馬大王鄉親募捐集資建廟、神尊塑像事宜,農曆12月21日回大坵祖廟神像點睛開幕,23日將神請回桃園八德大王宮安座供奉,百姓感念在亮島受到趙大王保佑,民國92年請示白馬大王,恭請亮島趙大王分身來臺供奉,民國93年恭請大坵大王分身來臺供鄉親祈福參拜保平安。
 
地址: 桃園八德區榮興南路3之5號
 
 
10.閩臺宮
桃園八德閩臺宮
本宮於民國63年春吉時成立,座落現址桃園市桃園區中路段2720地號上(地址:桃園市中路北街14巷16弄12號),因廟間太小,經由數年再予修建為現在規模。
本宮創建之初由曹奕蓮女士,偕信徒邱鶯金女士、葉逸清女士、張秋英女士、曹美金女士、陳妹音女士、楊祥悌先生、朱涵生先生、游健雄先生及百餘名同鄉出錢出力建構閩臺宮。
本宮主持曹奕蓮女士仙逝後,由朱涵生先生、楊祥悌先生、劉國榮、陳長忠、吳漢沂先生及陳英妹、朱涵英、葉逸清、邱鶯金、林金芝女士等人於102年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由吳漢沂先生擔任。
105年本宮管理委員會第二屆改選委員及監委由游健雄先生擔任主任委員,復考慮對外協調及對市政單位溝通連絡,再成立「桃園市媽祖信仰協會」由游健雄先生擔任第一屆理事長,管理閩臺宮一切事務。
本宮建宮之初,由曹奕蓮女士從家鄉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取爐灰放置身上帶到臺灣,放置家中膜拜媽祖神像爐內,在建宮完成後,將家中媽祖迎進宮中供信徒膜拜。
本宮於民國105年5月20日到5月22日三天由游健雄主委、宮主朱涵生率各委員及信徒、陣頭等計117員赴馬祖南竿天后宮進香,盛況空前。
本宮於第二次民國106年6月17日到6月19日,及第三次民國107年6月3日到6月5日赴馬祖天后宮進香,深受馬祖天后宮主委費新民及委員黃金貴先生等熱誠招待,圓滿達成進香活動。
本宮所有委員考量到宮廟產權問題,無法加入桃園市宮廟管理及經費申請等相關事務(本宮土地屬市府所有,地上物屬宮主朱涵生所有),經由市府相關部門協調將地上物捐給市府統一管理,俾利本宮永久經營供鄉親供奉,並於106年10月吉日成立馬祖信仰中心,涵蓋閩臺宮、龍山寺兩個宮廟,由市長鄭文燦主持動土典禮。
桃園市閩臺宮宮主 朱涵生撰述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中路北街12號
 
 
10. 蕭王府
馬祖北竿塘岐境蕭王府
周氏族人周猴彥君,祖居泉州近鄰惠安縣,族人皆篤信富美宫「蕭太博」及「蓮城鄉之觀音佛祖」,每年魚季始必來馬祖補魚網為生,行囊中心尊奉三尊 神像同行,祈佑平安,俟漁季結束再恭請神佛返鄉,直至民前三年(公元一九0九年)周氏族人始定居北竿,諸神佛亦鎮居北竿鄉塘岐村周吓蒙府中,遇有疑難雜症,求卜問事,承諸神佛庇佑,凡善男信女,禱告求事有求必應、靈驗異常、神威顯赫;其中一尊神稱「南京先生」尤貫通天文,精通陰陽五行及醫理,具備神方,救人無數,遠近相傳。祈求膜拜者接踵而來,信徒日眾;每年元宵節奉旨出巡繞境,徹夜巡迴以保平安,眾信徒感念神恩,乃於民國六十年初籌組社團定名『同興社』,同心協力捐地出資興建廟宇於現址,六十六年竣工落成,「蕭王爺」登駕賜諭:本「佛道一家」廟名為「蕭王府」廟內正殿奉祀「蓮城佛祖」「南京先生」及「三太子」,左殿奉祀「蕭王爺」「蕭夫人」及「袁書記」,右殿奉祀「丁大人 「金大人」「雷大人」,左右偏殿為「本境大人」「臨水夫人」,保境安民,庇佑地方。
鑒於當初建廟,因物質缺乏,使用海沙,導致年久屋頂漏水嚴重。民國九十二年初經委員會及社友們商討一致決議,就原址重建地上三層建築的新廟,經請示核准,並立即募款動工興建。
歷經馬祖及旅台社友們,同心協力,積極奔走之下,籌足重建金額,並於民國九十二年國曆四月一日動工重建,歷經一年多重建工程,在民國九十三年十一月一日(農歷九月十九)辰時入廟安座,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農曆十一月十四)竣工落成。
 
地址: 桃園市八德區福僑街80巷11號
 
 
11. 蕭王爺
桃園八德蕭王爺
蕭王爺及六位大人、副將三洲元帥,原先是在馬祖北竿坂里境52號王氏宗親衆信徒供奉,當時因馬祖鄉親謀生困難,之後大部份鄉親陸續遷移來台謀生,蕭王爺本尊就跟隨王英妹老先生來台居住長子家中,供奉住址:八德區龍宫街73巷21號,因女婿陳官俤先生誠心誠意雕塑大尊蕭王爺神像至家中供奉、從此就改在女婿陳官俤先生家中供奉蕭王爺, 雖無廟宇,但每年延續早期馬祖擺暝神轎抬乩聖典之傳統習俗,於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衆信徒參拜,舉辦擺暝慶典活動,神尊於園亨鋼鐵內供奉,
 
住址:桃園市八德區國豐街310號之21。
 
 
12. 大聖宮
桃園八德龍岡大聖宮
坂里境玉封齊天大聖是由中國大陸福建長樂旒峰白眉村祖廟分香而來渡海遷徙為坂里王氏家族「三房裏」信仰之家族神,古早時期因醫療資源不足,鄉親們若身體有不適,時常會以問神求解的方式來求心安,從老一輩祖先流傳下來,因眾多鄉親陸續潛移至台灣本島定居,隨而將齊天大聖請來延續香火祭拜,由各家委員籌建創廟新建大聖宮,主祀神齊天大聖,陪祀神二郎神與岑大爺,為延續早期馬祖擺暝聖典之傳統習俗,於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日為於八德龍岡大聖宮舉行擺暝,並傳承農曆正月十四日擺暝活動文化。
 
地址:桃園市八德區龍宮街33巷53弄10號
 
 
13. 高王爺
馬祖南竿梅石境高王爺
本廟殿之主神為高總管將軍,其舊址原座落在馬祖南竿鄉梅石村海邊一隅,據文獻記載及前鄉長口述,傳約於清光緒三年(民前120年)有ㄧ浮屍漂至梅石澳口,託夢安葬於澳口西角,此後漁民出海作業常豐收,在海上遇險均能安返,後立廟祭祀,另相傳「高總管」係清末一武將。
建廟後顯靈甚多,茲簡述兩則為次
其一:約光緒28年村內一民眾突失踪達三日,遂趨廟中問卜,見「高總管」座前神文之首顯神燈往外滾去,眾人隨神燈急奔,神燈在(鬼澳裡」山上停住,眾人見斯民口、耳均填滿泥土奄奄一息,後急救復活。
其二:信士陳木財約於民國30年從事海上漁貨販賣,與大陸海盜結仇,某日海盜ㄧ班持長槍找陳尋仇,陳逃至梅石村至親家中,海盜亦追來,陳見勢不妙急奔港口欲乗船逃逸,斯時大船出海只剩小船且值退潮,船擱淺無法起航,當時海盜亦追至港口前,陳急下跪大聲哭求「高總管」稱此時我若脱身日後必為祢擴大建廟,語畢忽見一陣大風將帆船推進海中,順勢逃脱後陳民果實踐諾言拓建廟之前殿。
故本廟殿昔日信士人口眾多香火鼎盛,自民國60年代後,因生活關係居民陸續遷台,居民大都在桃園大湳更寮腳一帶定居,鄉親們有感於遷居異地缺乏往日信仰之精神寄託,遂由本村鄉紳陳依鑑、陳禮旺、陳依六、劉德金等信士至南竿梅石村「高總管」廟分靈至現址,以方便鄉親奉祀使香火綿延不絕。
民國71年由本村陳禮旺、陳寶良、陳依六、胡水官、張德龍、陳旭昇等信士發起集資新台幣40餘萬元購買平房一棟作為奉祀「高總管」將軍之廟殿,此時已初具規模香火鼎盛,民國85年元宵夜眾信士聚會時,有感於該廟殿經多年風吹雨打漏水不堪使用,由鄉親陳彩文,胡水官、陳寶良、張德龍、陳旭昇等組成興建委員會將平房改建為鋼筋水泥二層樓之廟殿,使高總管將軍威靈顯赫必能庇佑子弟,並激勵世道引導人性向善之宗教功能為宗旨。
民國93年8月6日祖廟擴建時附身施工師傅靈體稱、因其忠心耿耿普渡眾生救人無數,王母娘娘特下旨於玉帝,在93年8月7日晨時高總管正式升格冊封為「高王爺」
 
地址: 桃園市八德區介壽路2段1022巷42弄2號
 
 
14.五福大帝
馬祖北竿橋仔境清頭溪五福大帝
清頭溪五福大帝又稱『五靈公』 祖廟為福卅白龍庵五福大帝。
『五福大帝』,誕生於元代,太宗年間。為張元伯,鍾士秀,趙光明,劉元達,史文業五位因志趣相投“義結金蘭”。
因福州人民應受瘟疾之報。施降瘟毒於井中。五人在商議之後,決定極力拯救,福州全城居民。乃相約前往城內,守住五口水井,以防有人汲飲井水,奈何,福州人民,對五位兄弟所言之事,均表不信,在勸阻無效的情形下,張、鍾、劉、史、趙、五兄弟,生起憐憫之心,不願福州人民,慘絕瘟毒而亡,就一同投入井中,飲毒水自盡,福州居民看見,五兄弟的情景,因此祭拜為神。玉皇上帝”念其捨身救人的精神,勸善除惡,解瘟正神五靈,掌管瘟疫部,敕封為『五靈公』: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福州二月,福州疫起,官民無法平疫,鄉例祈禳五靈公而後解除瘟疫,明朝崇禎皇帝,因為此事蹟褒封為『五福大帝』。
北竿橋仔村為天然漁港村落,海灣地形優勢盛產漁業,清朝年間解除海禁,先民來自閩東長樂梅花一帶移居至此,其祖輩做艋為數,船隻來往福州,得白龍庵五福大帝之眾神護佑,分靈北竿橋仔村南邊山,因廟前有溪名為清頭,而得名清頭溪五靈公廟,肇建廟宇約在清道光二十年前,以廟內壁鐘板上鐫刻“天仙府道光庚子年”為證。
民國六十六年五福大帝廟因年久失修,社友移居各島和台灣,為感謝大爺庇佑家戶平安,事業順利,顯靈大恩,眾社友,出錢出力蓋廟移殿至此。
 
地址:桃園市八德區福徳一路177巷86號